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

父親回憶就讀善化高中時的英文老師

 父親在他的word檔回憶錄中,從初中開始,到高中、大學,每個科目教過他的老師,他把他記得的,都一一寫下來了,幾乎七成以上的老師名字,父親都還記得。

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,就是父親就讀善化高中時,教了他三年英文的王培五老師。在寫到高中一年級的各科老師時,父親提到了王老師:

"高一至高三英文課老師名叫王培五女老師,年紀約五十多歲,是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高材生,很有愛心,耐心,認真教學好老師.她是我們從高一至高三英文老師.

王老師上課時經常穿着深色老式旗袍,沒有任何花色,挽著一個髻,體形中等身材,有點發福,看起來不像一個英文老師,倒像一位教四書五經的國學老師,同時也常手上帶一條手怕,是擦汗或擦眼淚,不得而知.

王老師當年在善化中學任教時認真負責,很受學生們歡迎.我們到畢業時都不知道她的悲慘遭遇,也看不出她心中所承受的痛苦.還好當局特務,並沒有對她嚴加控管.

王老師上課很重視發音,及英文課文朗讀.所以上課時她帶我們大聲讀課文一遍後,再進行課文講解,文法解釋.她要求我們熟記單字,片語及句型,同時要求我們背誦課文,她說”英文無他,熟能生巧”,在她要求下我們英文水準大幅提升.同時我們大專聯考英文成績都在中上水準,不算很差."

關於父親寫的悲慘遭遇以及特務甚麼的,初讀到時覺得很奇怪,不過後來父親在回顧完他當年高二、高三的課程跟老師之後,特別再補充說明王老師的事情:

"在善化高中求學三年當中,有一位值得懷念老師,是教英文王培五老師.王老師當年教我們英文課時,不僅非常認真,而且有耐心與愛心.我們一點也看不出來老師所遭遇如此悲慘命運,也看不出她心中所承受的痛苦.她將內心冤屈,化作一股愛的力量完全奉獻給她的學生及其子女.同時也應感謝曹校長英明,能力擋外力干擾,使王老師能安心任教,造福我們.

同時因為班上同學,自從高中畢業以後,各奔前程,為生活打拼,很少聯絡,因此不知道王老師悲慘遭遇.直到公元1999年(民國88年)年底有一本”十字架上的校長”新書發表及媒體網路大肆報導才得知王老師的悲慘遭遇,另人辛酸." 

接下來父親就轉貼了網路上搜尋到的資料,原來王培五老師的先生張敏之校長,在1949年為了保護從山東流亡到澎湖的數千名學生,在白色恐怖時期,被誣陷為「匪諜」遭到槍決。此事件稱為「澎湖七一三事件」,或者山東流亡學生案。

簡單的說,1949年國府兵敗大陸之際,八千多名山東流亡學生(煙台八所聯合中學)渡海至澎湖。西北軍出身的澎湖防衛司令李振清中將和三十九師師長韓鳳儀少將,於1949年七月十三日在操場用暴力強迫流亡學生當兵。有五千學生被迫入伍,二千學生加入「澎防部子弟學校」(後遷台灣彰化員林成立實驗中學),一百零六名學生被殺(多人被裝麻袋投入海中),校長張敏之等七人被押至台北,1949年十二月十一日以「匪諜」罪名槍決,史稱「澎湖七一三事件」(或澎湖事件)。

王老師是山東省濟寧縣人,她的原名叫王沛蘭.她嫁給她的老師張敏之之後,改名為培吾,以示自我培育.又在她的先生喪命於台灣”白色恐怖”肅殺之後為躲避特務,而改名為培五. 

在先生遭到槍決後,王培五在友人協助下開始教書,流暢的英語,加上教學認真,又有愛心,很快就成為屏東縣潮州鎮萬丹初中的名師。其後,潮州高中教導主任,也就是名導演李安的父親李昇,禮聘她前往任教。後來又轉任善化中學、台南女中,最後北上成為建國中學的英文老師。後來於1969年移居美國,在2014年辭世,享壽106歲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從南瀛天文館看父親的故鄉二溪

 從南瀛天文館可以鳥瞰父親的故鄉,大內的二溪(二重溪)。 不過仔細計算,二溪雖然是父親的故鄉,但是父親在國小畢業之後,就離開二溪,一個人去善化念初中,住在親戚家中,之後高中也是在善化,不過是從住親戚家變成租房子,然後念大學更是就離開了台南。所以父親真正待在二溪的時間並不長,只有大...